联盟动态 特别推荐
联盟观点|后疫情经济观察(20210531-20210606)
2021-06-07

浙商证券|国有土地收入划转税收征管影响几何?


      6月初财政部发布财综〔2021〕19号,决定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矿产资源专项收入、海域使用金、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四项政府非税收入统一划转税务部门征收。

      划转税收征管国有土地收入仍属地方。本次四项政府非税收入统一划转到税务部门征收,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业界对于中央地方财权分配的关切,我们认为本次划转仅仅是出于便民、高效的原则的制度调整,目的在提高征管效率和降低征管成本,划转后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仍属地方,不能过度解读为中央扩充财权范围。

      划转税收征管有利于加强征管和反腐败。一方面,建构统一的税收征收体系有助于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参照社保划转的实践经验,税费统一征收提升了缴费企业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扩大了社会保险参保率,确实带来了行政效率的提升和征缴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税收征管部门的征收力度大,寻租空间较小,有助于反腐败。

      未来财税体制改革是否会巨变?我们认为,不确定性较大,但预算改革方向较为清晰。4月《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要求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不论是否合并,预算管理的核心目标在于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和可持续性。

      房地产调控思路是否从增量到存量?坚持房住不炒、推进长效机制的政策背景下,我们认为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思路将逐步从增量转向存量。未来,随着房地产税的推进和落地,作为重要的地方税种,保有环节房地产税针对存量征收,与土地脱钩,有助于国家调控房地产减少与地方政府博弈。但由于房地产税的税收规模与国有土地出让收入有较大差距,预计这一进程将是较为漫长的过程。


上海证券|通胀拐点将至,股债或临双升


      5月份宏观数据预测:CPI=-1.4,PPI= 8.4,出口=34.7,进口=53.6,顺差= 540(USD)亿,M2=8.2,M1=6.0,新增信贷15000亿,信贷余额12.2,工业=8.4,消费=14,投资=17.4。

      短期经济景气度和通胀双提升。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预期略有改善:短期景气略有提高,但中长期运行水准预期不变,机构整体对经济中长期增速水平的预期维持不变;主要体现为PPI上涨的通胀预期进一步增强;货币偏紧预期不变,程度略有提高,利率体系则维持了平稳,主流预期认为伴随经济下行利率体系将呈现稳中偏降趋势,短期略有波动。整体看,市场预期经济的热度不会持续,表明当前的经济“高增长”被认为主要是基数效应所致,但市场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前景平稳的预期也维持不变。

      通胀拐点来临。通胀的分化特征依然延续,不过CPI和PPI在6月份或双双回落。消费价格主要受基数效应和季节性效应的双重影响,同比值将有较多回落;但从趋势看,实际上延续了平稳的局面。工业品价格在大宗商品见顶回落的影响下,亦开始越过拐点回落,虽然同比值仍然较高,但环比变动已回落。

      通胀消退交易来临,股债双升可期。楼市泡沫对中国经济压制作用,或正对预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中国经济仍处在“底部徘徊”阶段,经济增长的内生增长动力仍偏弱。短期通胀拐点或即将来临,通胀消退交易将成为短期主导市场因素。通胀拐点迹象逐渐为市场所认可后,通胀消退交易将成为短期主导市场因素。通胀消退后,市场融资利率也将再现下降迹象。通胀回落有助要素成本下降,使得工业经济效益改善,有利资本市场较为普遍地回暖,市场或现股债双升局面!


信达证券|通胀时期的投资选择


      2000年以来中国曾发生过三轮通胀,本文总结了那些时期中国经济、政策调控和资产价格的表现,以史为鉴推演本轮通胀预期下的经济格局和投资机会。

      第一轮通胀及应对:2003-2004年。房地产市场化与加入WTO使我国经济内生动力增强,逐渐出现通货膨胀的迹象。央行加强货币政策手段的应用,提准加息,采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等,抑制投资过热,同时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2004年紧缩调控政策取得较好成效,股市整体承压,但与消费机构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相关联的资本密集型行业,以及3G技术相关的通信行业发展较好。

      第二轮通胀及应对:2007-2008年。强劲的外需导致我国出现了较大的贸易顺差,外汇占款增加央行被动投放货币,流动性过剩。猪肉价格的上涨和原油价格上涨分别拉动CPI和PPI大幅增加。应对通货膨胀,央行频繁加息提准,首次使用从紧的货币政策表述,针对居民消费价格过快上涨加强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同时抑制房地产热。

      第三轮通胀及应对:2010-2011年。在2008年采取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和房地产宽松政策影响下,2009年初,PMI触底回升,信贷规模明显超预期,PPI增速2009年12月起快速上行,CPI全年保持上升趋势,央行政策转向加房地产调控。2010年6月,受美联储开启二轮量化宽松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更紧,提准加息冻结流动性。A股也因此经历了快速上涨-回调-二次上行-牛市结束四个阶段。流动性收紧情况下,我国经济结构转变,代表新一轮全球技术浪潮的新经济(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传媒)板块投资价值凸现。

      对当下的启示。进入2021年以来,全球经济回暖,加上此前货币政策极度宽松的效应逐渐显现,大宗商品和工业品价格上涨明显,全球通胀预期不断发酵。短期内,我们对股市保持乐观,看好盈利持续性较强的中上游行业和实际盈利表现遭到低估的下游行业。此外,四季度还需要防备美联储缩减购债的影响,中期股市存在变盘可能。


中泰证券|成本压力来袭,哪些行业堪忧?


      欧洲国家疫情快速回落至今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印度和东盟国家的新增疫情也较5月上旬边际缓解。截至5月21日,美国(46.5%)、英国(55.7%)、法国(32.0%)、德国(39.3%)中,德国和法国的疫苗接种速度加快,法国将于本月末将向所有成年人开放疫苗接种(括号内为各国总人口接种覆盖率);英国、德国、法国封锁措施逐步解除。印度部分地区(如新德里)实施严格封锁,新增疫情得到一定控制,但疫苗供给缺口仍然较大。发达国家当中,日本疫苗接种相对滞后、面临新一轮疫情冲击,而距离东京奥运会开幕仅有两个月,国内疫情防控压力较大。


中泰证券|成本压力来袭,哪些行业堪忧?


      今年以来PPI同比增速呈加速上行态势,那么,PPI持续快速的增长是否顺利传导到下游,使得CPI增速随之同步跳升?这又会给制造业企业利润带来怎样的影响?

      上游价格高企,传导并不顺畅。受输入型因素和国内部分行业供给收缩的影响,4月PPI同比增速攀高至接近7%。但目前来看,上游涨价向下游的传导并不顺畅,核心CPI同比增速尚不足0.8%。从提供生产资料的各行业来看,内部价格传导相对较为顺畅,而价格涨幅从上游到下游依次递减。但提供生产资料的行业和生活资料行业之间,价格传导受阻。

      上游盈利扩张,中游成本承压。首先,PPI同比增速的上行和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走势基本同步,与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也基本一致。其次,从制造业企业内部利润分配上来看,PPI增速上行以及传导难畅对于上游行业盈利带动作用更为显著。PPI增速上行虽然带动上游行业盈利占比提升,使得中下游行业盈利改善的空间受制,但并不意味着,中下游行业利润率和利润增速的必然下降。

      关注盈利回落,升值实非可取。近期国常会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特别是针对国内定价的钢铁、煤炭等品种,而钢价也较高位“应声回落”。我们预计,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应已接近尾声,后续需要密切关注价格涨势的放缓对于上游行业盈利增长的拖累。事实上,通过汇率升值对抗输入型通胀,既不可行,也不可取。


开源证券|全球“战疫”形势推演


      全球最新疫情形势:美、欧向好,印度改善,部分东亚、拉美经济体恶化。4月底以来,全球整体疫情形势有所好转;其中,美、欧疫情向好,印度疫情边际改善,部分东亚、拉美经济体疫情反弹。4月30日至今,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较高点下滑38%至51万例。其中,美国新增确诊病例降至近1年低位,欧盟、印度疫情有所好转,日本、中国台湾、马来西亚、越南、阿根廷等疫情反弹。

      美、欧开始推进经济解封,而马来西亚、越南等被迫再度收紧防疫。疫情改善下,美国已有超过40个州完全解封,英国计划于6月21日全国开放,欧盟也建议放宽为期1年多的严格入境管控措施。与美欧相反,因为疫情恶化,马来西亚宣布“封国”2周,越南胡志明市实施15天社交隔离,中国台湾开始禁止游客入境。

      最新疫苗接种进度:英美领跑,欧盟加速,绝大多数新兴经济体严重滞后。发达经济体中,美国、英国疫苗推广进度领跑,欧盟最近一个月疫苗接种速度大幅攀升。截至5月30日,美国每百人疫苗接种量达到了88.2剂,并且成年人中有超过60%已经接种1剂以上的疫苗。欧洲方面,英国每百人接种量超过95剂,德国、法国等欧盟成员国每百人接种量在近一个月快速攀升,目前已突破50剂。除阿联酋、巴林、智利等外,绝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的疫苗推广严重滞后。

      未来疫情形势推演:美欧疫情有望逐步收尾,新兴市场疫情反复或仍是常态。参照接种同类疫苗的以色列的经验来看,美欧疫情有望在6-7月逐步进入到收尾阶段。因财力有限,叠加联合国疫苗援助计划的交付量不足,绝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年内疫情反复或仍是常态。绝大多数的新兴经济体,只能依靠外部疫苗援助。对于大多数新兴经济体而言,年内可能更多寄希望于美欧等疫情收尾后对外援助疫苗。但目前,疫苗援助的前景依然不明。


东吴证券|油价再破70美元后的演绎和影响


      6月2日布伦特油价再次突破70美元大关,继3月8日,3月15日,5月18日后已经是年内的第四次。然而,与此前三次的冲高回落不同,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布伦特油价在70美元这一位置上的上行风险要大于下行风险。

      当前油价的上涨正越来越受益于需求的回升。随着各国疫苗接种持续推进,截至5月30日美国至少接种一剂疫苗人数占比超过50%,德国、法国这一比例也分别达43%、38%。这一进展使得欧美明显放松了封锁限制,美国航空旅客吞吐量近期创下疫情以来新高。由于发达国家为全球原油需求的主要支撑(占比35%),因此预计油价接下来仍将受益于美欧进一步解封带来的需求释放。

      短期内供给恢复的偏缓慢也利好油价。今年以来产油国一直在平衡需求复苏预期和伊朗供应可能增加的前景,因此在伊朗核协议全面恢复前,很可能维持现有的逐步放松石油供应限制的步伐不变。这也就意味着原油市场因“贴水”而持续去库存的局面不会改变。

      从历史来看,油价突破70美元后仍会延续上涨态势。原油作为风险资产本身波动性较大,市场一旦出现油价利好信号,其上涨往往容易超出预期。我们复盘了21世纪以来油价三次突破70美元/桶后的走势,发现油价在突破70美元/桶后经历较长时期的上涨(9-22个月),且涨幅达23%-106%。


      往后来看,如果油价在70美元之上继续上行,须关注如下影响:

  一是市场通胀预期的进一步回升。  

      二是金价的进一步上涨。  

      三是美欧经济的分化。

      如果油价保持在70美元以上,将抬升下半年中国PPI中枢。油价是我国PPI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油价持续站上70美元,我们的预测模型显示中国PPI的高点在5月突破8%之后,下半年中枢仍将位于6%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