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动态 联盟资讯
2020年,你看到的超级工程,和你没有看到的科技力量
2021-01-02

2020年即将结束,在这极不平凡的一年,虽然疫情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但很多具有特殊意义的重大项目均按期完成,甚至创造“中国速度”,背后除了工程建设者担当和奉献的精神,还有科技创新的力量在支撑。让我们走近这些“超级工程”去一探究竟。


重大抗疫项目   与疫情赛跑的中国速度——火神山医院


今年一月,疫情突然袭来,解燃眉之急的火神山医院从无到有仅用十天,创造了“中国速度”。这其中,设计工作的高效功不可没:场地平面设计图在5小时内完成,方案设计图在24小时内完成,全套施工图在60小时内完成。



中信工程担纲本次设计重任,以BIM(建筑信息模型)为技术支撑,搭建建筑项目设计、采购、施工、运维全流程一体的开放平台,将设计数据打通,大大提升了协同设计的效率和速度。



火神山医院的设计规划中还涵盖了大量新技术的运用,比如首次在民用建筑中采用全基地敷设防渗膜的技术,确保知音湖和周边环境的安全;通过5G技术进行远程医疗,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快速共享;运用装配式技术,实现快速建造。这些科技创新为火神山医院完成使命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大民生工程  “世界级超级工程”——汕头海湾隧道


在疫情防控阶段,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陆续重启。2月中旬,汕头海湾隧道东线建设复工,连续作业,8月,近7公里长的隧道实现全线贯通。


汕头是我国唯一拥有内海的城市,中心城区也因此被一分为二。汕头海湾隧道是国内最大直径越海盾构隧道,将联通汕头湾的南北两岸、畅通城市发展的“大动脉”,是创造和提升城市价值的重大民生工程。



但在海底深处掘出隧道绝非易事,因地质复杂、施工难度极大,该隧道被多位院士称为“世界级超级工程”。

中信集团旗下两家企业参与海底隧道建设,其中,中信城开负责整个项目的投资开发,中信重工为海底隧道建设量身定做了超大直径15.03米泥水平衡盾构机。盾构机分成了上万块零部件,通过150余辆车运输到现场,组装历时三个月。盾构机在高强度孤石、基岩、及8度地震烈度区等施工禁区持续掘进,历时831天成功贯通,将中国水下隧道建设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世界第一座公铁两用的斜拉桥——沪苏通大桥




与汕头海湾隧道同期复工的还有沪苏通大桥。该桥是继杭州湾大桥、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座超级大桥,也是世界第一座公铁两用的斜拉桥,对斜拉索要求极高,其钢丝抗拉强度必须达到2000兆帕,相当于每平方厘米上承力2.04万公斤。

大桥采用了中信泰富特钢下属兴澄特钢、青岛特钢自主研发的2000兆帕桥梁缆索用盘条,实现了该级别桥梁缆索用盘条的世界首次应用。该盘条的强度追平世界最高水平,单根斜拉索最大索力达1000吨,足以吊起600多辆小汽车。



“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雄安生态治理



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建设也在积极推进。萍河是流入白洋淀的九条河流之一,治理萍河被列入雄安新区 67 个重点环保项目,河北省省长亲自挂帅督办,坚决兑现“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的承诺。2020年11月,由中信环境技术负责的萍河流域生态治理提前竣工,并一次性通过业主和监理方验收,清水缓缓流入白洋淀。

中信环境技术构建由多种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共同组成的多层次水生物链,通过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能力使污水在“地表推流”过程中去除污染,进而实现涵养生态、提升景观、优化栖息地的生态治理总目标。


重大核电项目   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华龙一号


华龙一号是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11月,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标志着中国打破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



中信重工拥有大型核电锻件冶炼、锻造、热处理、机加工全流程生产线,具有产品规格覆盖100公斤至450吨核电锻件的制造能力,成功研制华龙一号关键铸锻件,为华龙一号实现核心装备国产化和突破“卡脖子”技术做出贡献。



未来,中信重工将以攻关“卡脖子”关键技术为抓手,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把中信重工作为国家创新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以及国家重大创新平台的作用发挥好、利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