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动态 联盟快讯
曹和平:独立城市功能综合体将形成城市心脏和大脑
2019-01-03


      2018年10月26日,第二届中国城市运营论坛在京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AI+城市运营:探索智慧城市运营创新之路”,来自政、产、学、研界的近300名嘉宾出席论坛,共同探讨“AI+城市运营”的发展路径。2018中国城市运营论坛顾问委员会成员、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曹和平出席论坛,并在分论坛——AI与智慧城市治理环节,发表题为《未来3—7年智慧城市独立功能综合体及治理展望》的主题演讲。

(以下内容根据曹和平教授在“2018中国城市运营论坛”的演讲整理)



      如果将过去40年发展集聚的资源整合起来,相信未来3—7年,中国城市就会有非常令人吃惊的发展变化,在当下怎样想象那种奇幻的景象都不过分。

      为什么叫“独立功能城市综合体”?如果把北京市想象成城市经济拟人体,如果经济体量在每年一千亿元到八千亿元之间,那么城市的主导产业群和配套产业群的上下已经两两整合完善,这个国民经济体系拟人体的“骨骼”已经成型;当经济体量达到八千亿元到一万六千亿元阶段,就可以看到这个国民经济体系拟人体的“五脏六腑”,在此期间,独立城市功能综合体的建设就变得非常重要。想想我们过去经历的,城市广场的建设理念在短短几年间超越了过去的单体建筑群;当北京的经济体量从一万六千亿元到三万二千亿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独立城市功能综合体就会形成北京市国民经济拟人体的“心脏”和“大脑”,由此,我对未来3-7年智慧城市独立功能综合体进行了一些画卷式的展望。

      目前,北京和中国香港正在筹划共建北京城,过去北京的城市建设提出过向中国香港学习,现在中国香港来到北京取经。从经济体量来看,目前北京是两万八千亿元,香港是两万二千亿元。城市和城市联合起来,共同建设某一个新区,可能将成为一种潮流。在这样的潮流下,如何建设智慧城市独立功能综合体?

      智慧城市场景可以这样演绎:以我自己为例,我现在有些原因不明地发胖,如果将压敏电池安置在鞋底,压敏电池比光敏电池转换率高,我体重是170斤,假设转化率是20%,这就意味着有34斤的力量转换成能源,如果裤线和鞋有连接装置,那么手机放到口袋里即可充电;再如可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AR的应用,过去我血糖是正常的67,现在到了96~100的区间,这说明同样血管的孔径传递的能量没有正常人好,摄入70%的食物仅仅转化成了糖,没有转换成氨基酸,继而由于氨基酸的缺乏,血液运行速度降低,变得嗜睡,通过AR技术,建筑的传感器可以与医院监测相连,针对当事人设立一个账户,当发现连续几天的血糖值都处于96~100的区间时,传感器发出警告,特殊实验室会配备个性化药物,医院的无人机会到建筑送药,如果窗户不能扫描开启,可以通过胶囊管道将药送达,这就可以及时减少临时病发引起的悲剧。这样一种监测方式一年的花费是1800元,30年的花费是4.8万元,而我2016到医院4天就花了5万元。这样的智慧城市场景应用非常必要也非常有市场。

      以上场景的演绎也说明,未来的建筑房间还要重塑。未来什么叫智慧?不仅是人类所有的感官,更是传感器的数量要多于人类的眼、耳、鼻、喉、舌、身,可能会通过综合性的管理,内升为智能。就像比特币形成的内在网络在现在40亿个电脑形成的光纤互联网内穿梭自如。同样,我们现在获取的信息80%来自眼睛,5%来自五官、身体,就像小孩低下头捡东西磕到了头,此后类似情况一定会躲开,就是通过触觉将这一信息传输到大脑。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应有四个单元,第一,无所不在的传感单元;第二,绵密不间断的实时存在网络,包括地下光纤,地上移动,天上卫星;第三,综合的信息管理前台、中台和后台,形成独立城市综合体;第四,行为中的动态城市功能运行监控。

      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基础设施模糊化生产。在网格之间传输效率基本是平面化的现在,我们定义的基础设施是公路、铁路、高速、高铁等,现在很多城市里想回到农村,就是基础设施带动人们价值上的反转。但智慧城市不同,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往往是光纤、移动、卫星、互联网、定位遥感,等等。如粤港澳大湾区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的地面枢纽关口站建设,共计10个单元,累积超过了公路、铁路等。

      智慧城市需要经历信息互联、移动互联、万物互联、传感互联、价值互联的过渡。未来的经济变化,包括生产智能化,产品智慧化,管理网络化,数字智慧经济,等等,届时的城市治理和今天大不相同。试想70亿颗卫星,人手一颗卫星,大脑更加智能,智能手机等产品也将不再存在。


人物简介


      曹和平,2018中国城市运营论坛顾问委员会成员、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教学科研方面,任北大经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环资与产业经济学创系主任教授、博导。主讲《环境资源经济学》、《金融市场学》和《超越新主流经济学框架:新市场理论前沿》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一级资本市场、要素市场、资源市场与对应二级市场的对接及广义市场群的整合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等刊物发表文章多篇。在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及环境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中英文著作、译著多部。曾在2002-2004、2013-2016年间担任环境、资源和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系主任。2003-2008年间担任云南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2009年至今担任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市、西安市、哈尔滨市、青岛市、广安市、厦门市等多省市经济顾问。

       他长期担任北京大学中国产权与PE市场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撰写国家各类园区发展规划、商业银行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和地方重大基础建设工程投融资方案、交易所(大宗商品、产权、股权和金融资产交易所)组建和起步运营方案等。参与和主导部分研究咨询和投融资项目服务,较为著名项目有《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规划》(六个签字专家之一)、《北京“十二五”权益类市场建设规划》、《北京“十二五”要素市场建设规划》、《北京天竺国家文化产业园区宝石交易所建设规划》等。